中国·新葡萄(8883·AMG)官方网站-Macau Store

您当前位置:首页 - 法律法规

2025年315晚会曝光出来的问题商家总结

阅读次数:64     发布时间:2025-03-16

IMG_6844.jpeg

2025年央视3·15晚会曝光总结

一、劣质一次性内裤产业链

•  涉事品牌:浪莎、贝姿妍、初医生

•  问题核心:

•  生产环节卫生堪忧,徒手操作、原料污染且未经消毒;

•  材质造假,以涤纶冒充纯棉,误导消费者;

•  部分涉事企业参保人数为零,如健芝初、丝语甜关联公司,企业运营存在严重隐患。

----

二、工业垃圾翻新卫生用品

•  曝光企业:济宁市某公司(为米菲等品牌供货)

•  黑幕:

•  收购正规企业残次品进行二次加工,以次充好;

•  买通内部人员获取工业垃圾,降低成本却罔顾消费者健康;

•  行业风险:全国3.8万家企业中,部分企业存在违法记录,行业监管亟待加强。

----

三、家电维修行业欺诈乱象

•  典型案例:啄木鸟维修平台

•  操作模式:

•  培训维修人员谎报故障、小病大修,欺骗消费者;

•  平台施压,迫使维修人员高价收费,谋取暴利;

•  关联公司多次涉诉,行业超29万家企业存在类似隐患,消费者权益难以保障。

----

四、水产品非法添加保水剂

•  涉事企业:湛江尚方舟、中青海洋水产、连云港鲜知肴等

•  危害:

•  虾仁磷酸盐超标,长期食用可能危害人体健康;

•  成分标注缺失,企业曾有违法记录,产品信息不透明,消费者知情权受损。

----

五、AI骚扰电话黑产链

•  技术滥用:

•  智能机器人搭配虚拟号高频外呼,严重干扰消费者生活;

•  涉事企业:智优擎网络科技等;

•  行业现状:全国超200万家人工智能企业中,部分企业涉诉,技术发展背后的伦理与法律问题亟待解决。

----

六、电子签高利贷陷阱

•  平台曝光:借贷宝、人人信

•  典型案例:

•  借款5000元,实际到账仅3500元,7天利息高达1500元,年化利率达5959.18%;

•  纵容“砍头息”,监管漏洞导致百余起纠纷,消费者深陷债务泥潭。

----

七、大数据窃取隐私

•  违法手段:

•  短视频平台爬虫抓取用户信息,涉及云企智能、绿信科技等企业;

•  窃取信息用于电话营销或转卖,消费者隐私被严重侵犯;

•  软件开发行业法律风险突出,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形势严峻。

----

八、抽奖诱导消费骗局

•  敛财模式:

•  电子发票抽奖话费券(如诺诺网)诱导高额充值,实为圈钱陷阱;

•  扫码停车页面植入虚假广告,诱导消费者点击消费;

•  涉及兑捷、变现猫等公司,单日流水高达20亿元,消费者财产安全面临巨大威胁。

----

九、非标电线电缆安全隐患

•  造假链条:

•  贵州金明阳电缆、润雄电缆集团伪造资质,生产销售非标电线电缆;

•  非标线易引发火灾,占重大火灾事故的50%以上,严重威胁公共安全;

•  违反国家标准,资质证书被撤销,企业却依然生产销售,监管亟待加强。

----

核心问题总结

本次晚会聚焦民生安全与消费欺诈,揭露了从日用品生产到数字经济领域的系统性乱象。晚会直击企业质量失信、技术滥用、监管漏洞三大痛点,呼吁加强行业规范与消费者权益保护,以维护市场秩序,保障公众利益。

IMG_6593.jpeg

上一篇:第一篇

下一篇:《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

返回首页 关于我们 电话咨询